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充满自信的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这种自信的重要体现之一,就是历史自信。历史自信是一个民族、国家或政党对其历史的信心和信念,蕴含了历史活动主体的意志和力量。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自信是对党自身的性质宗旨、党领导人民创造的历史成就、党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高度认同和充分肯定,是对党在百年奋斗中形成的、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高度认同和充分肯定。这种深沉而持久的精神力量主要源于三个方面:科学历史观的指导、善于总结历史经验、不断增强历史主动。
科学历史观的指导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自信源于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深深植根于其所秉持的科学历史观之中。这一历史观,实质上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特别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基本规律,“为人类指明了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的途径,为人民指明了实现自由和解放的道路”。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勇担民族复兴历史大任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仅是党认识历史的重要工具,更是把握未来、推动事业发展的行动指南。在创造性地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对历史全貌进行深刻洞察和深远考量,从而形成中国共产党的科学历史观。它要求我们在分析历史事件时,不仅要观察表面现象,更应揭示出表象之下的内在逻辑与客观规律。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时代化成果为指导,坚持一切从中国实际出发,不断深化对历史发展内在逻辑与必然趋势的认识,进而引领人民遵循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不断创造人间奇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运用科学历史观分析中国社会,认清近代中国社会性质和中国革命性质,明确革命的对象、动力和领导力量,阐明中国革命的任务、步骤和前途,坚信人民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团结带领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成功推翻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这是尊重历史规律的必然结果,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责任感。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到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现代化的历史必然选择,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建设,艰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虽然在这一过程中曾遭遇挫折,但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人民立场,团结带领人民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取得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充分展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运用科学历史观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引领时代发展的智慧和能力。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此基础上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认识到改革开放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是进一步推动国家繁荣富强、实现人民幸福安康的基本动力。基于这一历史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推动我国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激励中国共产党以更加坚定的历史自信,不断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向前发展。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历史和全局的高度,深刻洞察时代发展大势,进一步强调唯物史观是“我们共产党人认识把握历史的根本方法”。中国共产党在科学历史观的指导下,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党的二十大报告以宏大的历史视野,高度评价新时代十年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的伟大意义,指出“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善于总结历史经验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自信来自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和传承发扬。党善于总结历史经验,敢于坚持真理,勇于修正错误,科学评价党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以史为鉴,开创未来。
科学、客观评价党史中的成就与曲折,是我们党善于总结历史经验的重要体现。“对党的历史上走过的弯路、经历的曲折不能健忘失忆,对中外政治史上那些安于现状、死于安乐的深刻教训不能健忘失忆”。1981年,党的第二个历史决议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历史,总的说来,是我们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下,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并取得巨大成就的历史”。中国共产党没有回避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的失误和曲折,对党的历史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作了科学总结,实事求是地评价了若干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特别是正确评价了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第二个历史决议对“文化大革命”这一重大事件作出实事求是的客观评价,深刻分析了“文化大革命”发生的直接原因和复杂的社会历史根源。这表明,“我们党对自己包括领袖人物的失误和错误历来采取郑重的态度,一是敢于承认,二是正确分析,三是坚决纠正,从而使失误和错误连同党的成功经验一起成为宝贵的历史教材”。
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更加善于总结历史经验。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我们必须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的重要时间节点,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在回顾历史的基础上回答了中国共产党的成功之道,把党的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凝练为“十个坚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理论创新、坚持独立自主、坚持中国道路、坚持胸怀天下、坚持开拓创新、坚持敢于斗争、坚持统一战线、坚持自我革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第三个历史决议总结的十条历史经验,要“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并在新时代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第三个历史决议充分彰显了我们党高度的历史自信,向党内外、国内外展示了百年大党的清醒和成熟。总结历史是为了使全党从历史进程中洞察历史发展规律和时代发展大势,提高认识水平和辨别能力,增强锚定既定奋斗目标、意气风发走向未来的勇气和力量,更加清醒、更加坚定地办好当前的事情。我们学习和总结党的历史,就要从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是我们增强“四个自信”最坚实的历史基础。
不断增强历史主动
增强历史主动是坚定历史自信的必然要求和具体体现。历史主动指的是个人或集体主动参与和推进历史进程的意志和行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发展有其规律,但人在其中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只要把握住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抓住历史变革时机,顺势而为,奋发有为,我们就能够更好前进。”不断增强历史主动,才能顺应时代潮流,创造辉煌成就,也才能为坚定历史自信筑牢根基。
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主动基于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体现为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一次次于挫折中奋起,创造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就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深知,“唯有主动迎战、坚决斗争才有生路出路,才能赢得尊严、求得发展,逃避退缩、妥协退让只会招致失败和屈辱,只能是死路一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来,不管形势和任务如何变化,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惊涛骇浪,我们党都始终把握历史主动、锚定奋斗目标,沿着正确方向坚定前行。”
中国共产党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在长期奋斗中创造许多其他政党难以企及的重大成就。这些成就概括起来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艰苦奋斗,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实行改革开放,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飞跃。二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中国共产党的成就和贡献,不仅是民族性的,也是世界性的。中国共产党以人类关怀的道义和兼济天下的胸怀,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建立平等友好的合作伙伴关系,推动构建公平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凝聚全球治理共识。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展现出可信可爱可敬的形象,增强了我国国际传播能力,赋予中国共产党创造新的更大成就的自信和底气。
中国共产党发扬历史主动精神不断创造新的伟大成就,也形成和传承了一系列伟大精神。中国共产党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绘制了一幅壮丽的精神图谱,形成了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生动展现出中国共产党强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力量。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改革开放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各种精神,不仅反映了党的重大历史成就,更为党在新时代创造新的更大成就提供了精神支撑,增强了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创造历史伟业的信心和力量。
进入新时代,面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中国共产党进一步科学指出历史规律和发展大势,始终把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在各种矛盾和困难面前,中国共产党人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在抵御各种风险、应对各种挑战的过程中,掌握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精髓要义和战略主动,果断出手、坚决斗争,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创造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我们要牢记,历史自信是前进的动力,不是故步自封的借口,不能躺在功劳簿上,而是要在总结历史经验中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历史主动,在顺境中保持清醒,在逆境中奋发有为,继续走好新的赶考路。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