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职工诵读

中央苏区党内教育的经验启示

来源: 时间:2025-04-16 09:50【字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党内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独特优势。早在中央苏区时期,我们党就高度重视以党内教育推进党的建设。古田会议决议作为中央苏区创建过程中思想建党的纲领性文件,明确提出“有计划地进行党内教育”,将党内教育作为“红军党内最迫切的问题”来解决。中央苏区时期,扎实有效的党内教育有力推动了“苏区干部好作风”的形成和巩固。回顾总结中央苏区党内教育在党员干部作风建设中的做法,可以为持之以恒推进党的作风建设提供经验启示。

将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作为党内教育的价值旨归,强化为民服务的自觉。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提出并忠实贯彻群众路线,围绕真心实意服务群众加强党内教育,极大推动了苏区干部好作风的形成。1929年4月,毛泽东在兴国县委干部会议上指出,共产党员要如和尚叨念“阿弥陀佛”一样,时刻叨念“争取群众”。同年9月,中央“九月来信”中明确提出了“群众路线”。1930年6月,党中央发出的第八十号通告提出将群众路线作为党的工作方式,明确指出,“党的工作方式,应该采取群众路线,党的活动应该紧靠着群众,党的口号应该是群众的要求,党的策略应该取得群众的了解与执行”。1934年1月,毛泽东在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的结论中作《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的发言,这同时是一场以为民服务为主题的作风教育。面对当时国民党堡垒政策对苏区的压力,毛泽东通过对比中外历史作出回答——“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除了通过各级会议,党还通过纪律教育、廉洁教育培养党员干部为民服务的自觉,运用案例、歌谣、标语、漫画等多种教育形式强化党员干部为民服务的意识,培养其优良的作风。将群众路线与工作执行相结合,体现了党着力从根本上端正党员干部工作态度,塑造其优良作风。

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作为党内教育的必修内容,提升党员干部党性修养。作风问题的本质是党性问题。中央苏区时期,党内教育的突出特点是对党员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用这一无产阶级的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从根本上消除非无产阶级思想的影响,提升党性修养,进而以优良党风引领政风、军风、民风。1929年12月通过的古田会议决议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研究”作为党内教育的重要学习内容。1933年8月,中共中央组织局在《关于党内教育计划致各级党部的信》中提出:“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武装所有新旧同志们的头脑,进行经常有组织的教育工作。为着深造中央一级及县一级工作人员的思想与理论,各机关内应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中央苏区各机关按照这一指示成立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对苏区党员干部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宣传。中央苏区马克思主义研究会非常重视马列著作的学习,翻印出版了《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等经典著作,并根据苏区实际编写出版了《共产主义ABC》等马克思主义通俗理论读物。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的会员还深入各地、各单位的列宁室、俱乐部,通过成立政治研究组、开展演讲活动、建立问答簿等方式宣讲理论、答疑解惑。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极大提升了苏区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坚定了他们的无产阶级政治立场,有力地推动了良好作风的形成。

将训练班和干部学校作为党内教育的阵地,提高党员干部素质能力。有针对性地进行集中培训是党员干部提高素质能力、锤炼优良作风的重要路径。中央苏区时期,革命形势的推进、苏区范围的扩大以及战争带来的人员损失都使得干部人才缺乏问题非常严重。中共中央在1930年10月致赣西南特委的指示信中指出:“必须在工作中斗争中加紧新的干部的培养。”1932年1月开始,中央苏区举办的训练班主要包括临时中央政府办的县苏维埃工作人员训练班、省委办的训练班、县委办的训练班、支部流动训练班、新党员训练班、妇女训练班,其训练科目有党的建设、党员须知、苏维埃建设、支部工作等等。经过严格训练,学员的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得到了极大提升,为中央苏区培育了一大批素质过硬、作风优良的干部骨干。此外,为了更加系统、更具针对性地提升党员干部素质能力,从1933年春开始,中央苏区创办了一大批正规干部学校且依据自身办学定位设计了丰富的课程体系或专业班次。例如,马克思共产主义大学开设有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党的建设、苏维埃建设、中共党史、联共党史等课程;苏维埃大学开设有土地、国民经济、财政、工农监察等班次;中国工农红军学校开设的训练科目主要有政治课和军事课。这些干部学校的共同特征是既传授专业理论,同时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既培养工作能力,更塑造工作作风。

将批评与自我批评作为党内教育的有力武器,克服党内不良倾向。开展经常性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克服党内不良倾向的有力武器。早在1929年7月,红四军第三纵队政治部在编印的《党员训练大纲——支部工作》中就“怎样批评同志”从批评的作用、批评的方法、批评者的态度、被批评者的态度和批评的范围等五个方面给予系统阐释。此后,古田会议决议提出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坚强党的组织,增强党的战斗力的武器”的科学论断。为了发挥这一“武器”的功效,要通过党内教育使党员明白批评的意义,端正思想态度,防止利用批评去攻击个人和毁坏党的组织,应特别留意“防止主观武断和把批评庸俗化,说话要有证据,批评要注意政治”。同时,党和苏区政府充分发挥党报党刊的媒介功能开展批评教育。例如,报纸《红色中华》将“批评、监督、拥护的责任”作为自身职能之一,开辟“突击队”“铁帚”等专栏,专门揭露批评各级党员干部的官僚主义、贪污浪费等现象。

(作者系中共江西省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副主任、副教授)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