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职工诵读

夺取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民族先锋

来源: 时间:2025-09-05 09:55【字号: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主张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全国各族人民包括香港、澳门、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共同进行的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牺牲最多的民族解放斗争,也是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对世界各国人民取得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争取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赢得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攻坚克难、开拓前进最可靠的领导力量。

中国共产党人勇敢战斗在抗日战争最前线,支撑起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游击战争开始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整整十四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就在白山黑水间奋起抵抗,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同时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游击战争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同时揭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序幕。毛泽东指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在曲折的道路上发展起来的。这个战争,还是在1931年就开始了。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者占领沈阳,几个月内,就把东三省占领了。国民党政府采取了不抵抗政策。但是东三省的人民,东三省的一部分爱国军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或协助之下,违反国民党政府的意愿,组织了东三省的抗日义勇军和抗日联军,从事英勇的游击战争。这个英勇的游击战争,曾经发展到很大的规模,中间经过许多困难挫折,始终没有被敌人消灭。”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在九一八事变后第三天,中共中央发表《中国共产党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东三省事件宣言》,庄严号召全中国的劳苦大众一致动员武装起来,反抗日本强盗的侵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东北人民揭竿而起,各种形式的抗日斗争英勇顽强,气壮山河,艰苦卓绝,汹涌澎湃,前赴后继,给日本帝国主义沉重打击。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人民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东北抗日游击战争兴起为标志,中国成为世界上最早开展反法西斯战争的国家。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后,中国共产党深刻揭露日本帝国主义变中国为独占殖民地的野心,严厉批判国民党政府对日不抵抗政策的实质,直接领导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救亡运动和东北人民的抗日游击战争。中国共产党发表的一系列抗日宣言、声明、决议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反映了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因而成为东北人民抗日游击战争和全国人民抗日怒潮的组织者、推动者和领导者。当20世纪30年代日本法西斯、意大利法西斯和德国法西斯结成法西斯“轴心国”,图谋称霸世界的时候,中国共产党领导东北人民最早开始反对法西斯侵略的武装斗争,从而揭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序幕,为世界人民树立了反法西斯的光辉榜样。

中国共产党始终站在抗日斗争第一线,充分发挥了领导核心和中流砥柱作用。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中共满洲省委迅速召开紧急会议,作出六项决定:立刻动员全体党员到群众中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组织抗日反帝大同盟,以传单标语的形式,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立即派代表到上海向中共中央汇报,到各地扩大抗日宣传……随后,《中共满洲省委为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宣言》指出:“万恶的日本帝国主义已经将奉天、营口、安东、抚顺、辽阳、海城、铁岭、长春,还有许多别的大小城镇完全占领了”。“这一政策是日本帝国主义者为实现其‘大陆政策’‘满蒙政策’所必然采取的行动”。“只有工农兵劳苦群众自己的武装军队,是真正反对帝国主义的力量”。“只有劳苦群众自己的政府(苏维埃政府)是彻底反对帝国主义的政府。只有在共产党领导之下,才能将帝国主义驱逐出中国!”中共满洲省委号召工农兵劳苦群众“罢工、罢课、罢市,反对帝国主义占据满洲”“打倒帝国主义”。中共满洲省委在《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及目前党的紧急任务》的决议中指出: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据满洲,是实现侵略中国的“大陆政策”的预定步骤,是为了以满洲为据点积极进攻中国内地,使半殖民地的中国完全殖民地化。决议强调,必须坚决地、公开地向广大群众宣传这一事件的政治意义,建立劳苦群众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联合战线等组织,进行共同抗日斗争。同时,中共满洲省委把日本侵占东北的情况、中共满洲省委应对新形势的斗争策略与工作部署,向中共中央作了详细报告。于是,东北人民掀起轰轰烈烈的抗日怒潮,各种形式的抗日义勇军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东北各界民众蓬勃兴起、广泛参与的东北抗日义勇军,中国共产党相继建立的东北反日游击队、东北人民革命军、东北抗日联军,就是气壮山河的东北人民十四年抗日游击战争的历史见证。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在东北抗日游击战争中奋勇当先,浴血奋战,视死如归。长期战斗在东北抗日游击战争最前线的著名共产党人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八女投江”的八位女战士成为民族精神的楷模。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优秀代表,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杨靖宇,战死沙场,壮烈殉国。当年在日本关东军服役的一名金医生回忆说:“我是一个军医,在日本京都医科大学毕业分派到关东军中服役,我被作为‘支援满蒙讨伐队’派到东边道医务战地治伤队工作。我的职务是外科医士后补,曾为日寇侵略中国卖过力。1940年2月底的一天,我的上司通知我参加一次例外手术,给被杀害的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杨靖宇作破腹探查。不少日本军队的要人都来到手术室,气氛显得格外紧张。这真是一次异常的手术啊!杨司令的上身中了数弹,鲜血染红了整个躯体,神情依然是那样坚毅安详,令人惊叹不止。手术开始以后,一个意想不到的情况出现了,杨司令的腹中空空如也,除了草根、棉絮,别无他物,这真是钢铁铸成的硬汉子,在场的日本的、朝鲜的、中国的医生眼眶都湿润了,日本‘东边道治安肃正’总司令岸谷隆一郎,用右手扶了扶黑框眼镜,不得不伸出大拇指喃喃地说:‘我的对手真是一位神人!’事后,我听我的日本同事说,中国是一个不可征服的国家,因为她有不可欺侮的中华民族!而杨靖宇就是她的一个优秀代表。杨靖宇牺牲后,东北抗日联军继承杨靖宇的遗志,继续战斗,直到抗日战争胜利。”编纂《毛泽东选集》时,毛泽东为《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亲自笔注:“1934年后,一切东北抗日的队伍,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组成为统一的东北抗日联军,以著名的共产党员杨靖宇为总指挥,长期坚持了东北的抗日游击战争。”中共中央转发的《东北抗日联军历史问题座谈纪要》指出:东北抗日联军(包括它的前身东北抗日义勇军、各地反日游击队和东北人民革命军)所坚持的十四年的战斗,集中地反映了东北人民誓死不做亡国奴,争取中华民族解放的坚强意志。他们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始终高举抗日救国的旗帜,前赴后继,不屈不挠,英勇奋斗,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为东北人民的解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正式确立“十四年抗战”的概念,是对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高度评价。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最早对日宣战,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2年4月15日,在江西瑞金,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发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对日战争宣言》和《关于动员对日宣战的训令》,号召工农红军和被压迫民众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并指示:“当着红色游击队向外发展到接近日本帝国主义势力的地方,则应领导民众组织抗日义勇军,自动的武装起来,实行游击运动,直接对日作战。”在日本侵略者由东北向华北步步紧逼的紧急关头,中国共产党在“八一宣言”中号召“大家都应当停止内战,以便集中一切国力(人力、物力、财力、武力等)去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奋斗”。1935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二·九运动使“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口号响彻全国。中共中央率领红一方面军结束长征,立即举行瓦窑堡会议确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赢得了中华民族各个阶层的衷心拥护。1936年12月,中国共产党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毛泽东指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了时局转换的枢纽;在新形势下的国内合作形成了,全国的抗日战争发动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伟大转折点。

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逐渐超越国内阶级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在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我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关头,中国共产党率先高举武装抗日旗帜,领导东北抗日游击战争,广泛开展抗日救亡运动,领导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对推动国共再次合作、团结抗日起了重要历史作用。

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的政治主张、坚定意志、模范行动,引领着夺取抗战胜利的正确方向,成为赢得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

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实行正确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坚持全面抗战路线,提出和实施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和一整套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开辟广大敌后战场和抗日根据地,形成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七七抗战标志着中国进入全民族抗战阶段,开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1937年七七事变,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共中央立即通电全国指出,“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略”,7月9日红军将领率全体指战员致电国民政府,“愿即改名为国民革命军,并请授命为抗日前驱,与日寇决一死战”。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次日国民党负责人发表《对中国共产党宣言的谈话》,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从此,中华民族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国共产党提出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开展人民战争的全面抗战路线;明确指出“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胜利是中国的”;深刻论述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将游击战争提升到战略地位;践行“动员了全国的老百姓,就造成了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指明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方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异常惨烈,从战略防御到战略相持,进而发展到战略反攻,无论是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战场,中国人民同仇敌忾、共赴国难,铁骨铮铮、视死如归,奏响了气壮山河的英雄凯歌。杨靖宇、赵尚志、左权、彭雪枫、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一批抗日将领,八路军“狼牙山五壮士”、新四军“刘老庄连”、东北抗联八位女战士、国民党军“八百壮士”等众多英雄群体,就是中国人民不畏强暴、以身殉国的杰出代表。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坚定意志和模范行动推动了全民族抗战爆发、坚持持久抗战,直至最后胜利。

八路军首战平型关、百团大战震撼中外,创建一系列抗日民主根据地。全民族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为了挽救危局,将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改编为八路军第一一五师、第一二〇师和第一二九师,于1937年8月底9月初先后开赴华北抗日前线。八路军朱德总司令豪情满怀地写道:北华收复赖群雄,猛士如云歌大风;自信挥戈能退日,山河依旧战旗红。八路军开赴华北抗日前线过程中,受到人民群众热烈欢迎。八路军“首战平型关,威名天下扬”。平型关大捷使全国人民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希望所在,极大地振奋了全国的民心、士气,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赢得了国内外舆论的广泛称赞。全国各界给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贺信、贺电像雪片一般飞到华北抗日前线。蒋介石也在给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副总司令彭德怀的贺电中写道:“25日一战,歼寇如麻,足证官兵用命,深堪嘉慰。尚希益励所部,继续努力。”上海市职业界救亡协会致电八路军:“贵军受命抗敌,立奏奇功,挽西线垂危之局,破日寇方长之焰。捷报传来,万众欢腾。谨电驰贺。”第二战区战地动员委员会主任续范亭认为:“谨按平型关战役,八路军的大捷,其估价不仅在于双方死亡的惨重,而在于打破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提高我们的士气。在敌人方面,从南口战役以来,日寇长驱直入,如入无人之境,在平型关忽然受到惨重的打击与包围被歼,使日寇知道中国大有人在,锐气挫折,不敢如以前那样的长驱直进。忻口战役敌人未敢贸然深入,我军士气高涨,未尝不是平型关歼灭战的影响。”这个评价代表了全国人民对平型关大捷的看法。华北人民从平型关大捷中看到了民族希望,认为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是可以信赖的,从而为八路军在华北创建抗日民主根据地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从此,“民族救星共产党”“民族干城八路军”广为传播。中国人民把抗日战争胜利的希望寄托在中国共产党身上、寄托在人民军队身上。1939年秋天,八路军在黄土岭战斗中,击毙日军独立混成第二旅团旅团长阿部规秀中将,歼灭日军近千人,日本媒体大为震惊,连连哀叹“名将之花,凋谢在太行山上”。1940年夏天,八路军在华北战场以105个团发起百团大战,取得辉煌战绩,沉重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日本防卫厅战史室主编的《华北治安战》写道:“共军乘其势力的显著增强,突然发动‘百团大战’,给了华北方面军以极大打击……特别是在山西,其势更猛,在袭击石太路(即正太路——引者)及同蒲路北段警备队的同时,并炸毁和破坏铁路、桥梁及通讯设施,使井陉煤矿等的设备,遭受彻底破坏。此次袭击,完全出乎我军意料之外,损失甚大,需要长时期和巨款才能恢复。”八路军创建晋察冀、晋绥、太行、太岳、晋冀鲁豫、山东等抗日民主根据地,建立乡、县、边区等“三三制”的抗日民主政权,并对北平、天津、保定、石家庄、太原、张家口等日军占领区形成战略包围,成为赢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坚强战略基地。整个抗日战争期间,八路军歼敌125万余人,解放大片国土,加速了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

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对日军占领的南京、上海、杭州地区形成战略包围。1938年春天,新四军第一、二、三支队先后到达皖南岩寺集中,第四支队东进皖西霍山流波疃地区集中。新四军军部由南昌抵达岩寺(7月移到泾县云岭)。在江南,4月下旬新四军先遣支队向苏南敌后挺进。六七月间,新四军第一、二支队到苏南。6月17日,新四军先遣支队在镇江西南韦岗首战告捷,取得江南新四军第一个胜利。陈毅为此赋诗:“弯弓射月到江南,终夜喧呼敌胆寒;镇江城外初遭遇,脱手斩得小楼兰。”随后,新四军第一、二支队粉碎日军多次“扫荡”,初步建立以茅山为中心的抗日游击根据地。新四军第三支队在策应第一、二支队挺进苏南后,进入皖南抗日前线,在长江沿岸开展游击战争。在江北,新四军第四支队东进舒城、桐城、庐江、无为地区。在巢县东南蒋家河口伏击日军,歼敌一部,取得江北新四军首战胜利。此后,在安庆至合肥公路两侧,数十次伏击日军,连战皆捷。随后,新四军第四支队先后攻克无为、庐江两座县城,初步打开这一地区的抗战局面。然后,新四军与华中地区中共组织相结合,浴血奋战,坚持和发展了大江南北的抗日战争。皖南事变后,中国共产党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进一步恢复和发展华中地区的人民军队。新四军由游击兵团上升为正规兵团,以更大的规模和更加迅猛的发展速度继续战斗在大江南北,并以近十万人的兵力纵横驰骋于江淮河汉之间的中华大地,成为坚持华中抗战的中坚力量。与此同时,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对侵华日军的心脏地区——南京、上海、杭州形成战略包围。从新四军建立到抗日战争胜利,新四军主力部队和地方武装发展到31万余人,民兵等人民自卫武装发展到96万余人,歼灭日伪军31.7万余人,建立了包括江苏、浙江、安徽、河南、湖北等省的华中抗日根据地,为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巨大贡献。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华南抗日游击队开辟抗日游击根据地,营救大批文化界人士和盟军飞行人员。广州沦陷后,中国共产党华南地区各级组织遵照中共中央关于“武装群众,开展敌后斗争”的指示,组织人民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在东江南岸、广州至九龙铁路两侧和珠江三角洲组织了东莞模范队、惠宝人民游击队等抗日武装。这些抗日武装在抗日斗争中逐步发展壮大,到1939年春,已经解放淡水、坪山至大鹏湾的大片地区,建立以淡水为中心,拥有二十万人口的抗日民主根据地,部队发展到四五千人,1941年,正式命名为东江人民抗日游击队即东江纵队。在海南岛,抗日战争爆发后,红军游击队与国民党谈判成功,日军占领海南岛后,红军游击队改编为琼崖抗日自卫团独立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迅速扩大到三个大队,发展到三千多人,正式命名为琼崖人民抗日游击独立纵队即琼崖纵队。他们在艰苦条件下,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不断打击日本侵略者,在海南岛东北部建立了抗日游击根据地。东江纵队、珠江纵队、韩江纵队、琼崖纵队、香港九龙游击大队(港九大队)等抗日武装,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群众大力支援下,艰苦奋战在广九路两侧、珠江三角洲和海南岛,广泛开展游击战争,不断给予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击,开辟、坚持和发展了华南敌后抗日战场。在此期间,东江纵队等从香港、澳门、九龙等地区营救大批著名文化界人士、国际友人,以及反法西斯战争的盟军官兵,营救了一批在反法西斯战争中执行轰炸日军基地任务的盟军飞行人员,并为反法西斯战争盟军提供了大批日军情报,从而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谱写了壮丽篇章。

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新四军、东北抗日联军、华南抗日游击队和其他中国人民抗日武装力量英勇作战,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直到取得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最后胜利。

中国共产党具有无比坚强的领导力、组织力、执行力,是团结带领人民攻坚克难、开拓前进最可靠的领导力量

毛泽东指出:“我国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起,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中期,共计一百零五年时间,全世界几乎一切大中小帝国主义国家都侵略过我们,都打过我们,除了最后一次,即抗日战争,由于国内外各种原因以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告终以外,没有一次战争不是以我国失败、签订丧权辱国条约而告终。”正是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才赢得了最后胜利。

中国共产党具有无比坚强的领导力。1937年8月,中共中央洛川会议正式确定全面抗战路线,并指出:“今天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全面抗战路线的实质就是使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实行人民战争。中国共产党具有明确的新民主主义纲领、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高目标,高瞻远瞩的政治、经济、文化纲领和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共产党人具有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依靠人民、服务人民、为了人民,实行人民战争。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锻造成为中国人民的坚强领导核心、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和中国人民的领导力量。

中国共产党具有无比坚强的组织力。毛泽东指出,“日本敢于欺负我们,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国民众的无组织状态。”因此,中国共产党将动员民众、组织民众、依靠民众视为争取抗战胜利最基本的条件,坚信“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为此,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地倡导、坚持、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起不同政党、不同阶层、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不同信仰的人们,共同抗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历史上第一次整个民族的大团结、大联合。“七七事变后,抗击侵略、救亡图存成为中国各党派、各民族、各阶级、各阶层、各团体以及海外华侨华人的共同意志和行动,中国由此进入全民族抗战阶段,并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军队与群众相结合,武装斗争与非武装斗争相结合,前方斗争与后方斗争相结合,公开斗争与隐蔽斗争相结合,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观。

中国共产党具有无比坚强的执行力。中国共产党有严密的组织、严格的纪律、言行一致的品格;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三大作风”;掌握了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的“三大法宝”;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坚持自我革命,锻造了从中央到地方的高度集中的统一领导。因此,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期间提出的政治纲领和军事战略,迅速转化为全党的统一行动;按照人民战争的基本原则和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形成了主力部队、地方部队和民兵游击队“三结合”的人民武装力量体制;在各个抗日根据地建立了“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的“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权。中国共产党的“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的原则使党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迅速成为全党的统一行动和全体共产党人的创造性实践,成效显著。

中国共产党在十四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得到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反法西斯国家和进步人类的有力支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人类光明战胜黑暗、正义战胜邪恶、文明战胜野蛮、进步战胜倒退的胜利。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成为中华民族从近代以来陷入深重危机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转折点,为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奠定了重要基础。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时候,我们要坚决捍卫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成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努力奋斗。

(作者系原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宣传教育局副局长)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