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时间:2021-03-10
人物名片:
魏建国,1949年10月12日出生,邢台市人,1967年5月进入邢台钢铁厂工作。在时代洪流中铸炼成长,在火红年代里激情迸发,勤学苦练,无私奉献,成为电工专业的行家里手,先后在多个车间挑大梁,当了一辈子“兵头将尾”,始终精益求精,是个不折不扣的“工作狂”。
“建国”故事:
“我是1967年参加工作的,是邢钢重建招收的第一批工人。”日前,在邢台市一栋居民楼里,魏建国打开了记忆的阀门。
邢台钢铁厂始建于1958年,于1962年停产,1966年恢复生产,1967年在邢台市招收了第一批新工人,共36人。
“刚进入邢钢的时候,就是清理现场,搞基建工作。大家推排车拉土、运砖,准备建设新高炉。”魏建国说,当时的场面热火朝天,参加邢钢第二次建设感到非常自豪、非常兴奋,工人们激情似火,干劲冲天。“上完夜班还去参加义务劳动,如果没抢上排车,就感觉对不起领导。义务劳动没人组织,也不记名,可大伙都抢着去,唯恐落后,也不觉得苦不觉得累,没有讲过报酬,生产积极性高涨。”
场地清理出来以后,开始由专业施工队建设高炉,魏建国被分到电工组。当时他是外线电工,负责栽杆、架线、维护电杆。就在这个时候,魏建国深深喜欢上了电工这个专业。他勤学苦练,细心琢磨,并研究理论,掌握技术比较快,不久就能独当一面。
在外线电工组,作为班长的魏建国坚持每天上第一根电杆。冬天天冷杆滑,他经常掉下来,衣服挂破、手划伤,仍继续工作。当时一个班7个人,维护15根电杆,最后一根电杆大家抢着上,都想多干一根。
现在已经退休多年的魏建国,依旧怀念那个火红年代。
“邢钢正常生产以后,工人们没有挑肥拣瘦的,分配让干啥就干啥。高温费才1毛多钱,谁提过钱啊!炉前工被烧到了,抹点红药水又干去了,轻伤不下火线!也没人说歇。上料用人工,推大罐车自己装自己卸。”魏建国说,当时邢钢生产全是重体力劳动,虽然很辛苦,但心情舒畅。
1973年,邢钢建设动力厂,魏建国调到动力厂一直干到退休。作为技术大拿的魏建国,经常是哪里有疑难问题、哪里干不好、哪里有新设备,就被派到哪里当电工班班长。他先后在动力厂电工班、配电室、风机房等处工作,干得风生水起。“从来没在工作上不沾闲(不行)!”
1993年,邢钢动力厂上了一个节能项目:发电。魏建国被委以重任,带着20多人学习发电设施的运维。
这可是老革命遇到新问题!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发电的魏建国,瞪大了眼睛盯着邢台电厂来教授技术的老师傅认真学习,唯恐漏掉一丝细节,在后面边学边记边问,师傅下班他不下班,苦练操作技术。
“那时压力很大,领导这么信任,让我负责这块工作,如果学不好,师傅3个月后一撤,我们就傻眼了!作为干了20多年的‘老技术’,作为带着好几个徒弟的师傅,咱丢不起这脸啊!”魏建国一直要强。
这是一个关键时期,最主要的是学维护,什么状况正常,什么状况不正常,如何确定故障、排除故障,非常艰难。
说到热力发电,魏建国如数家珍:先把高炉煤气收集到煤气柜里,通过管道输送到锅炉,点燃煤气烧锅炉产生蒸汽,蒸汽带动汽轮机转动,汽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汽轮机的转速是定数,每分钟3000转,产生50赫兹的电流。转速有一个范围±5%,不在这个范围发电就达不到指标,那就得停炉了。发出来的电也有质量问题,一个是频率,一个是有功无功,这里面的学问深了去了。”
对发电研究非常深入的魏建国,成为当时为数不多的技术骨干,年年当先进工作者。自从他负责热力发电,一直到2004年退休,实现了十年零事故。
“作为平时的‘工作狂’,我退休后在家憋得难受,经常不自主地骑着自行车到厂子上班,走到大门口一想:已经退休了!”魏建国不无遗憾地说。
如今,魏建国的一子一女都在邢钢工作,可谓是“献了青春献子孙”。
“自家是小家,企业是大家。这么多年来,我一直怀念那个火红时代,热爱电工这项技术,以厂为家,我们都盼着企业好!”魏建国由衷地说。
■本报记者王立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