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政治思想学习

人民日报新论:激活信访的“智库效能”

来源: 时间:2019-12-05 10:22【字号:    

信访是我国国家治理的重要反馈机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有益补充,堪称了解群众期盼、总结为政得失的一面“镜子”。近年来,各级信访机构建立健全网上办公系统,将各类信访信息及时录入系统,在日积月累中形成了数据庞大的动态数据库。这些数据,涉及城乡建设、城市管理、“三农”问题、劳动就业、住房问题、社会保障、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和环境保护等多领域问题,覆盖当前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具有一手性、动态性,是各类矛盾的现实“缩影”。从这个角度讲,读懂信访数据有利于较为稳妥地化解治理风险与挑战。

  透过信访信息,能把握公共政策制定、执行中的得失。公共政策制定得不合理、执行得不到位、协调得不顺畅,往往是引发信访事项的重要原因。实践中,有些公共政策较多地注重促进经济发展而忽略了社会公平正义;有些政策缺乏连续性和稳定性,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政策体系;有些政策缺乏配套性和协调性,没有形成损益补偿等衔接和配套机制……这些,容易在现实层面积累一些矛盾或问题。借助信访数据采取针对性强的改革举措,有利于推动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推进治理创新与完善。

  透过信访信息,可体察出立法、执法和司法中的得失。分析信访数据和信息,相当于从一个方面打开了法治中国的量化窗口,不难发现:在立法领域,仍存在部分缺失、滞后,以及程序瑕疵等问题;在执法领域,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问题还未完全解决,行政机关未能有效落实依法行政仍是深层原因;在司法领域,利益表达机制还有待健全,公信力仍需进一步增强。关注信访反馈机制,从信访窗口管窥法治进程的得失,准确地把握当前的改革进程,有利于弥补缺漏,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不断前行。

  透过信访信息,能洞察社会心态的特点及趋势。作为社会情绪的“解压阀”,信访能直接反馈社会的“显性需求”,它一般表现为利益受损引发的新主张,并试图寻求救济。值得关注的是,通过数据技术还可以洞察“隐性需求”,而它往往具有隐蔽性、广泛性和积累性等特点,是社会治理的难点。通过建立在大数据基础上的“智慧信访”人工智能分析平台,能实现对民众的情感倾向分析,可深入挖掘社会的“隐性需求”,从而预警社会情绪的积聚,有利于从源头上采取有效措施,及时防范和化解潜在的社会矛盾。

  时代在发展、形势在变化,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高度审视,信访绝不是包袱,而应被视为宝贵的制度资源。这一自下而上的特殊机制,是治理体系中反馈风险的重要机制。从某种意义上说,信访具有辅助决策咨询的智库性功能。如北京市成立信访矛盾分析研究中心,积极推动信访从表层汇总向深层剖析、从实务操作向理论研究、从参与保障向服务决策的转变。展望未来,信访工作必将摆脱传统模式,充分发挥治理体系重要反馈机制的价值作用,进一步向高质量发展。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