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工网 时间:2019-05-10 16:14【字号:大 中 小】
得其所 苦亦甘
现场工作总要与恶劣天气相伴,这些年来,杨小川无数次经历冰与火的考验。选择了就不后悔。只要现场有问题,就算是三九严寒,杨小川也会在第一时间冒着刺骨的寒风赶赴现场。2012年盛夏,时任装船部部长的杨小川,面对百年难遇的暴雨侵袭造成的大面积塌垛,心里着急恢复生产的他,连续一个星期吃住在现场,面对烈日高温,带领大家奋战在抢险一线。终于,他部门的设备率先恢复了生产作业。
杨小川在装船部做部长期间,通过管理创新,大胆尝试技术革新,年度吞吐量连续超7200万吨,特别在2013年,先后四次刷新单班装船记录;四次刷新并创造全港昼夜装船记录;连续五个月装船量保持在700万吨以上,全年完成7747.7万吨,创下单公司最高年度生产记录。在此期间,装船部多次获得集团公司级先进集体,2011年部门运行甲班获得全国工人先锋号称号;2012年获得河北省青年文明号称号;2014年装船部获得了全国工人先锋号称号。
重积淀 苦攻关
杨小川1996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船舶工程专业后,根据工作的实际需要又通过自学考试获得了河北大学计算机网络工程本科学历及学士学位,并在2009年获得武汉理工大学机械工程专业工程硕士学位。2010年10月参加了在比利时根特港举办的关于港口相关知识研讨会,2012年被聘为燕山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研究生校外导师。
煤五期刚投产不到一年,就相继出现了设备振动和钢结构开裂的问题。杨小川在现场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发现了支撑结构刚度及轮架销轴支座结构设计的问题。由于国内还没有对自重达1000多吨的这类设备开展整机振动研究的先例,杨小川利用掌握的理论知识,在现场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和振动测量,开创性的建立了大型取料机的动力学模型,提出了对取料机轮架支撑结构的优化及减少振动幅度的方案,得到了制造方的认可,历时一年多时间完成了改造,有效的解决了钢结构开裂和振动的问题。杨小川对于大型取料机振动模型的研究是这一领域的大胆尝试,为大型设备避免共振设计及振动频率幅值的研究提供了切实的理论和方法。也是从这个案例开始,设备制造单位投入人力和物力开展了大型港口设备的动力学研究工作,从而能够更好的保障设备使用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杨小川凭借精湛的技术不断演绎着人生的更高梯度。他组织及参与开展了散物料多流程皮带输送系统逆启动技术;带式输送机滚筒筒皮极限服役厚度的研究应用;基于控制系统的多系统数据整合和实时传输技术;大型O型转子式翻车机端环轨道圆度实用测量方法的研究;带式输送机故障分析与预测软件系统研发与应用等一系列技改创新。其中,获得河北省科技成果5项,港口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秦皇岛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和十多项秦港技改成果,发表论文4篇;技改成果累计创造直接效益300多万元。2014年,杨小川获得秦皇岛市第九届青年科技奖。
夯基础 勇创新
技术公关的同时,杨小川始终关注着基础的制度建设。在日常工作期间,为了规范和完善设备的运行管理工作,杨小川组织开展各种技术标准和管理办法的制定和修订,累计修订了19项企业标准,制定了《易损件报废标准》、《轴承的使用验收管理规定》等10余项检查操作标准,同时起草了《劣化设备管理办法》、《皮带维修管理手册》等有针对性的管理办法,组织开展了设备维修工艺和维修定额的标准化工作。所有这些工作,提高了标准执行的可操作性和设备管理的全覆盖,促进了设备检查、运行、管理和维修水平的提升,设备完好率得到了不断的提高。
大型港口设备采用大量的液压系统及先进电气控制系统,给技术人员尽快地掌握和熟悉这些设备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为了很好的解决这些矛盾,杨小川组织技术人员自行设计和建造了液压试验台和电气实验基地,用来模拟现场设备工作。这两个培训基地的建设即解决了技术人员在知识培训、技术练兵和课题研究上无法进行实物验证的问题,也有效的提高了设备故障处理的效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两个实验基地先后被评为省级青年创新创效实验基地,团省委书记也多次实地进行了考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较高的评价。
作为一名基层部门的管理者,杨小川始终坚持做职工的贴心人。每到一个新的岗位,他总是在坚持跑现场、熟悉环境的同时,第一时间尽快的熟悉职工,通过在现场和不同岗位的职工聊天,了解职工的思想状态、家庭状况,倾听他们的困难。多年来,无论是职工本人还是家属生病,他总能第一时间进行探视,让职工体会到部门和公司的温暖。每年的大年三十晚上他都是与职工一起在现场度过,把水饺送到一线生产作业岗位,而这一习惯从他到基层工作的那天起已经坚持了10年。
无论是潜心技术钻研,还是扎实推进管理工作;无论是现场攻坚克难,还是与职工谈心交心;杨小川将自己对秦港的忠诚情怀默默的注入了他做的每件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