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工网 时间:2019-05-10 16:20【字号:大 中 小】
付宏伟,威县方家营镇孙家寨村农民,先后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中国好人”“全国优秀志愿者”“第十一届全国五好家庭”“河北省道德模范”“感动全国孝老之星”等称号,受到刘云山等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历来被看做最基本、最重要的德行之一。在当今社会,更是维护家庭与社会团结和谐的胶合剂。近年来,威县方家营镇孙家寨村积极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要求,以创建孝亲敬老村建设为抓手,以培育孝亲敬老良好村风民风为重点,创新载体,用情用力,大力弘扬孝道文化,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全县也以此为典型切入,坚持县委指导、乡镇组织、村级负责原则,精心打造了近200个孝亲敬老村,成功探索出一条以孝亲敬老村建设弘扬优良家风民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
一、创建初衷。孙家寨村在全县首创“爱心孝道大餐”,打造孝亲敬老村,有其特殊背景和普遍考虑。一是探索居家养老。2010年底,“爱心孝道大餐”主要发起人之一付宏伟在历经了父亲的一场重病后,怀着“百善孝为先,尽孝不能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信念,毅然放弃舒适的城市生活回到家乡孙家寨,践行孝亲敬老善行义举。在照顾父亲的同时,每天还为全村7名孤寡及贫困老人送去三餐。在此过程中,付宏伟发现全村1200余人中,65岁以上的老年人就有160余名,并且大部分子女外出打工或单独居住,成为“空巢老人”。这些老人需要的不仅是物质上的满足,更需要精神上的陪伴。定期举办“饺子宴”,既可以集中为老人供餐改善伙食,更重要的是让老人们在包饺子、吃饺子的过程中增进交流沟通,减少孤独感,是一种行之有效、普遍欢迎的居家养老新模式。二是推进移风易俗。尊老爱幼、孝亲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往往容易被很多人忽视。大力弘扬孝道文化可以重新唤起年轻一代对老年人的关怀,让关爱老人蔚然成风,特别是在应对老龄化社会到来的背景下,是一种可贵的实践探索。同时,也对改善整体村风民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起到积极促进作用。三是壮大集体经济。通过打造孝亲敬老村,带动更多有识之士回乡创业,发展规模经营,壮大集体经济,不仅为孝道文化活动提供坚实的物质支撑,也为扶贫脱贫和改善村容村貌奠定坚实经济基础。
二、经验做法。孙家寨村在弘扬孝道文化过程中,不断创新载体,完善制度,逐步把孝道事业做大做强、做出影响。一是延伸拓展,丰富内容。从最初由个人悉心照料几名孤寡老人,发展到每月农历初一、十五为全村65岁以上的老人免费提供孝道午餐“饺子宴”,邀请老人走出家门聚在一起,吃饺子、拉家常。为进一步丰富孝亲敬老村建设内涵,该村又建设了“空巢老人服务站”“老人免费洗澡堂”和“孝道蔬菜园”,探索了发放蔬菜粮油、集中洗脚、晾晒衣被等多种形式,让老人得到更深层次照顾。同时,该村还通过在农忙时为全村人送餐,在农闲时开办“孝亲敬老大讲堂”,举办“好儿女”“好媳妇”等评选活动,为弘扬孝道文化搭建了更广阔的平台。二是义工带头,群众参与。组建孙家寨村志愿服务队,日常事务主要由来自外地及本村的50余名义工负责。随着孝道大餐规模的扩大,志愿者也在不断增多,每年到孙家寨进行服务的各地志愿者达到2000余人次。浓厚的孝亲敬老氛围带动社会各界参与其中,经常自发捐赠米面粮油和蔬菜等必需品。三是发挥优势,壮大产业。充分发挥“孝道村”独特品牌优势,做为新时代的懂农业、爱农村的农民典范先后成立孝道村农业种植合作社、乐和仁农产品销售公司、孝道村农场,注册了“孝道村”商标,大力发展生态种植及有机食品深加工,推出小米、石磨面、纯花生油、莲藕酱菜、卤香水晶蛋、纯棉被等系列产品,并开办农村淘宝,实行线上线下同步销售,直接带动群众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
三、产生效果。孙家寨村大力弘扬孝道文化,打造孝亲敬老村,不仅为本村带来可喜变化,也在全县乃至更大范围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一是营造了浓厚推广氛围。为弘扬尊老敬老优秀传统文化,县委县政府决定在全县推广孙家寨村模式。制定了《关于深入推进孝亲敬老村建设的实施方案》,组建了威县孝亲敬老群,将孝亲敬老村建设作为乡镇年度精神文明考核的重要内容,和对优秀农村支部书记、红旗(功勋)支部表彰的考核指标之一,进一步调动了基层参与支持孝亲敬老村创建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同时,还推出河北梆子现代戏《大孝村官》、图书《没有围墙的敬老院》、歌曲《孝善传奇》等一批文艺精品,在全社会营造了“尊老、爱老”良好氛围。截至目前,全县已打造了近200个孝亲敬老村。二是形成了良好道德风尚。孙家寨村的干群关系、邻里关系、婆媳关系更加和谐融洽,涌现出“零彩礼”新娘王慧莹、给公公找老伴的好媳妇石秋菊等一批典型。同时,在其他村更多的孤寡老人享受到了天伦之乐,更多的文明志愿者参与进来,以前不孝敬老人的不良风气迅速好转,良好的家风、村风和民风正逐步形成。截至目前,全县已入选“中国好人”10名、“邢台好人”29名,并评选出“威县好人”45名。2016年以来涌现出勇救落水女孩的青年学生魏树铮、带着母亲上大学的好女孩刘云锐、拾金不昧的环卫工人姜玉祥等一批道德典型,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三是打造了独特品牌效应。孙家寨及威县的孝亲敬老村建设,受到了各级媒体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近年来,中央电视台、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经济网、凤凰网、河北电视台、河北日报、邢台日报等多家媒体,对孝亲敬老村建设情况报道和转载190余次,全国20多个省市、5万余人次前来观摩。四是带动了农村整体发展。孙家寨村通过打造孝亲敬老村,发展有机种植、生态旅游等富民产业,村民收入不断增加,全村28户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下一步,该村还将打造“孝道文化小镇”,规划已经县规委会通过,各项建设正在有序推进。在全县推进精准扶贫中,也始终坚持与弘扬孝道文化有机结合,通过开展“冬日暖阳”“春风化雨”等活动,引导驻村工作组在做好常规性帮扶基础上,侧重为老人提供各类帮扶。截至目前,全县开展的为老人洗脚、晒被子、送演出等公益活动达600余次。同时,威县孝亲敬老村建设,也影响带动了更多各界人士奉献爱心、关爱他人。县委、县政府广泛动员县直机关干部,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定期回乡,通过捐助资金、物品或直接参与等形式,加入到孝亲敬老、建设美丽乡村行列中。全县先后成立公益志愿者协会、优秀传统文化协会、古堤爱心志愿者协会、义和信博爱服务协会等10余个志愿服务组织,启动了30余个爱心驿站,全县志愿服务者达3000余人,目前已开展以孝亲敬老、扶危济困为主题的志愿服务活动150余次,受益群众达10余万人。
四、社会意义。孙家寨大力弘扬孝道文化是居家、社区养老模式的有益探索,也在更高层面为我们提供了重要启示。弘扬孝道文化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实践。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从爱国、爱家做起,友善需要从尊敬老人做起。孙家寨村弘扬孝道文化,无论是为老人提供免费敬老爱亲餐,还是设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牌,乃至人们口口相传的称赞,传播弘扬的都是“敬老爱亲”“以德立家”“宽厚诚实”的优良家风,这些都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的生动实践。同时,孙家寨村成为全县孝亲敬老模板,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也充分体现了全社会对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急切呼唤。弘扬孝道文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体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孙家寨村在弘扬孝道文化过程中不断摸索,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适度发展规模经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实现了孝亲敬老、精准脱贫、发展现代农业、美丽乡村建设互相兼顾、有机结合,为当地发展带来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弘扬孝道文化是应对老龄化趋势的必要探索。2018年,我国65周岁及以上人口数已超1.5亿,占总人口的11.4%,养老问题和老年人生活品质成为摆在各级政府和有关组织面前的重大课题。为老年人提供良好的物质生活条件固然重要,但是如何让老年人减少孤独感、提升幸福感同样不容忽视。孙家寨村在弘扬孝道文化过程中,不仅为老年人提供孝道餐,满足物质需要,更注重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比如在村广场绘制老年人分布图、在村庄整体规划中预留老年人居住区、开办“孝道讲习班”进行文化熏陶,将孝亲敬老体现在细节处,让老人实现物质和精神双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