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工网 时间:2019-05-13 10:09【字号:大 中 小】
王树林同志自1989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变压器制造装配工作。
他作为兵装集团技能带头人,在工作上勇于探索,善于创新,不断攻克技术难关,其本人指导并参与了多台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变压器产品的试制,充分发挥了他独特的技术优势,并攻克了制作过程中的操作难题,为国家输变电设备制造发展做出了贡献。
一、潜心钻研、打造精品
王树林参与众多高、精、尖产品的试制研发。他的工作是负责变压器“心脏”部分的安装,他深知责任重大。他在国内首台750千伏级变压器研制过程中担任带班长工作。由于是新产品,没有成熟的工艺操作方案,他凭借一股韧性,潜心学习,反复钻研提出新的工艺安装主绝缘的纸板,撑条,瓦楞纸板,为我国自主研制成功首台750千伏变压器做出贡献。
在出口印度750千伏产品的生产中,他精益求精,一丝不苟,推广“精品意识”出口产品不仅是公司形象更是国家形象。每一台产品不仅是优质的更要是精品。正是这些精品,获得印度“国网运行质量最高奖”。他对主柱第一层主绝缘纸板筒结构和工艺提出改进方案,攻克了产品在气相干燥过程中纸板筒变形的工艺难题,为公司单台返修更换主绝缘纸板筒节约6万元,而出口产品数量达129台之多,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他所参与750千伏交流输变电关键技术成套设备研制及工程应用在2007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二、勇挑重担、攻克难关
在中国电力设备制造业走出国门开拓市场战略思想指导下,王树林负责了出口美国调相变,出口加拿大自耦变的研制生产。王树林面临这些硬骨头,勇挑重担,针对特殊结构产品他制定了不同的产品装配技术方案,创立了铁芯与线圈偏心状态下主绝缘撑条,端圈的安装方法和托板基准线的确立工艺,提高了劳动效率,对调压出线,槽垫安装提出新工艺,保证了产品质量,受到外方监造人员的高度赞扬。该产品打破了国际大公司垄断高端电力设备市场的局面,同时为“中国制造”在海外高端市场打造了一张亮丽的名片。
在云-广±800千伏换流变生产中,他负责整体套装工序技术指导工作,建立了换流变整体套装操作的质量风险控制系统,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在生产中取得良好效果。该项目试制成功标志了我国在直流输变电项目居世界同行领先位置。特高压±8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获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三、不断创新、攀登高峰
在由我国自行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世界首台最高电压等级和最大容量1000千伏/1000兆伏安特高压交流变压器的生产中,王树林担任技术指导并带班操作,成功解决了高压下端多层角环的放置操作难题。他本人创立了高压首头、末头多层成型角环准确定位工艺,优化了多层围屏隔板固定工艺,并采用了线圈上下端反角环同步安装的新工艺,有效地提高了绝缘安装质量,大幅提高劳动生产率,由原来单柱生产14个工作日缩短为8个工作日。在生产特高压产品中,逐步建立了一套特高压产品整体套装生产管理模式。在我国自主研发世界首台商用1500兆伏安/1000千伏现场组装变压器生产中,他负责带班操作,为产品一次试制成功做出贡献。他带领他的团队一次又一次的站上了变压器制造的高峰。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变压器的研制成功,在2012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特等奖。
他在为世界上海拔最高,跨度最大,自然条件最复杂世界级输电联网建设工程——藏中和昌都电网联网工程,750兆伏安/500千伏现场组装变压器生产中,他对调压出头绝缘包扎提出改进方案,提高了劳动效率保证了产品内在质量。
四、甘于奉献、桃李芬芳
王树林同志对于自身掌握的技术从不吝啬保守,培育新生力量从不间断。为培养青年工人,他把自己几十年来的工作经验、操作技能,进行了认真的总结,编写了变压器《整体套装工序标准化作业指导书》,使其更贴近实际操作,提高了员工整体操作水平。他还负责了《整体套装工序质量风险控制点和防范措施教案》编写工作。他在生产实践中提倡“预见性”操作思维模式。这一模式旨在消除潜在质量隐患。他极力培养员工的“职业荣誉感”,推广对产品质量常怀“敬畏心”的理念,激励员工提高操作技能的热情。
他与车间签订了师、徒互动协议,培养了多名中青年人才。他为公司秦皇岛生产基地,合肥生产基地,印度合资公司培养了大量高技能人才,其中多人获得集团公司“技术能手”荣誉称号。
王树林在平凡的岗位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近30个寒来暑往真正践行和弘扬了工匠精神,为中国的输变电设备制造贡献出他全部力量,为“中国制造2025”这个伟大工程无私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