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劳模风采

王艳服:乐于助人 他是客户的“贴心人”

来源:中工网 时间:2019-05-13 10:12【字号:    

 一个人,一辆自行车,一种爱的传递。

  每天背负40多公斤的邮件,投递里程30多公里,一年投出信件3万多封,作为普通人,很少有人能够准确计算出这是怎样的一个工作量。更难以想象,这样的工作如何在26年之内不出现任何差错。

  可就是有这样的人,自己虽然从没有计算过自己的工作量,却用脚一步一步丈量出自己走过的距离。他为订户送报进家,他把一封封“死信”复活,他被老百姓亲切地称为“绿衣天使”。

  王艳服,男,47岁,承德市邮政局投递服务局的一名普通投递员,从1993年参加工作至今,26载寒来暑往,30多万公里的邮路上,爱在他的手中传递。

  乐于助人 他是客户的“贴心人”

  人与人之间,尤其是陌生人之间,微笑能够传达所有。从干投递工作的那天起,王艳服就给自己定下了目标——做一名优秀的投递员,如何确定自己的优秀,他有自己一套独特的标准,那就是客户的微笑。“我热爱投递工作,每当看到客户脸上露出满意的微笑,我的心里就觉得特别温暖。”

  在很多人眼里,投递工作非常容易,但是其中的辛苦只有投递员自己明白。王艳服投递的道段上,大多数楼房都没有电梯,爬楼梯就成了他日复一日的功课,那一节一节楼梯就成为他与客户之间的距离。按规定,很多邮件不需要送到用户手里,但是,为了确保客户能够收到,他坚持要把邮件送到用户手里不可。有人笑他傻,他却憨憨地说:“我爬楼爬惯了,多爬几层对我来说没什么!”

  有一次,他为一位《老年日报》订户插箱投递报纸时,发现这位老订户已经连续三期的报纸没有取,心细的他立刻觉得这里面肯定有原因。于是,他按响了这位老人家的门铃,许久过去,也没有人应答。担心客户的情况,他便挨家挨户向邻居打听,才得知老人家因病住院了。王艳服知道每天读报是老人的习惯,三天没有读报,老人也一定很着急。于是,王艳服马上取出报纸直接送到老人住院的病房里。老人拿着报纸,激动地说不出话来,他却悄悄走掉了,“我送的不仅仅是一份报纸,还是一份责任。”老人出院后,他改变插箱投递,每次都将报纸亲自送到老人家里,有时还顺便买点吃的东西给老人送过去。老人腿脚不方便,冬天用煤取暖,他送报时就一起把煤搬运到老人家里。每次送信送报的时候,碰到老人拎重东西,他总是帮忙给送到家里,老人舍不得他走,他就坐下来陪老人说话聊天,老订户都亲切地称他为“贴心人”。

  严谨负责“死信”在他手中复活

  在大量的信件中,有一类信,投递员最难以处理,那就是“死信”。按照规定,“死信”退回原处,但是,每一封信的背后都是一份等待。

  做了多年投递员,虽然每次投递不一定与客户见面,但是他们最明白那些信件背后承载的爱和等待。“退一封信,如同退回一颗心,那多么的令人失望,我要努力把失望变成希望,让爱在我的手中传递出去!”凭着这份对辖区群众服务的爱心,本着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26年来,王艳服把一封封“死信”复活,让无数苦苦等待的人露出喜悦的笑脸。

  在一次投递录取通知书的时候,封面上的邮寄地址无法找到收件人,本来这封信可以按“死信”退回原处,但强烈的责任感告诉王艳服,这封信对一个十年寒窗学子有多么重要。于是,他拨打114电话进行查询,又查找了居委会户籍登记,发现原来是信封所写的地址出现了笔误,反反复复,来来回回,电话不知道打了多少个,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他找到了收件人正确的投递地址,录取通知书及时地送到了已经望穿秋水的学子手中。

  近年来,城市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每年因拆迁等原因造成的地址不详的信件有100多封,每次遇到这样的“死信”,王艳服并没有把信一退了之,而是记在心里,边投递、边打听,直到投出为止。其实,这些工作属于他额外的工作,但是为了那些信件背后的期待,他一直利用工作之余坚持下来。多年来,一封封“死信”在他手里“复活”。为了把服务工作做得更好,他还组织了一些有能力的投递员成立了“死信复活”小组,利用业余时间对疑难邮件进行查找,让一封封饱含爱意的信件在他们的手中传递。这些被复活的“死信”有的是延续了亲情,有的是表达了爱意,有的传递了同学情。 “看到收信人辗转收到信件之后的那种喜悦,是任何事情都替代不了的,他们的喜悦会传递给我们。”

  如今,死信复活小组有着严格的程序,投递员无法投递之后,转交给死信复活小组,死信复活小组再多方打听,实在找不到收信人才确信是死信。

  爱岗敬业 他是业务带头人

  “投递是个特殊的服务窗口,只有爱岗敬业,钻研业务,才能树立好‘人民邮政’的形象,才能不负‘绿衣使者’的称号。”多年来,王艳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着新时代邮递人的服务精神。

  邮政的投递工作看似简单,其实很复杂。每天必须要进行排信、盖日戳、数报、套报等内部工序,然后将信件、报刊等投递到每家每户。一个看似简单的过程,却联系着各个环节。

  随着经济发展加速,王艳服所负责的投递地段的投递量呈直线上升,加上商函账单不断增长,每天需要数、套报量不断增加,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他经常利用工余时间钻研业务技能,请教有多年工作经验的老师傅,并被老劳模李万昌收为“真传弟子”。他结合自己在工作过程中积累到的经验,创出了自己的一套业务操作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多次在技能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不但自己做得好,他还热心带动新人钻研业务。每当班组有新的员工加入,他总是孜孜不倦地教授他们投递操作的方法,用什么方法数报、套报更快更准,如何尽快掌握投递道段规律……在他不懈的帮助和关怀下,他带的投递员频频在练功比武中取得好成绩。

  一份耕耘就有一份收获,王艳服先后被市邮政局授予“服务标兵”、“优秀员工”及“紫塞先锋工程”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连续两年被省公司评为“双十佳”优秀投递员,2012年被市总工会授予承德市“五一劳动奖章”荣誉称号。2014年被承德市人民政府授予“劳动模范”荣誉称号。2017年被河北省邮政分公司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发扬劳模精神  做好传承人

  如果把一个个人比作成煤炭,那一个集体就是一个大火炉。集体的强大绝不是一个人努力的结果,而是整个集体的热情和爱汇集起来的。

  承德市邮政分公司南营子投递站的前身是承德市“李万昌投递班”,而李万昌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因此,这个投递班有着良好的传统,并在工作中脚踏实地,继承和发扬劳模精神。

  南营子投递站担负着承德市市区邮件投递和报刊收订、投递工作,现有员工63人,服务面积311平方公里,服务人口近40万。既然是传递劳模精神,他们就要做到与众不同,内练素质,外练业务。他们通过外聘讲师、内部人员现场培训等多种方式,认真组织相关学习、培训,潜移默化地引导深入理解“你在为谁工作”、“如何开展工作”、“投递员岗位荣誉感”,逐步树立“企业创收,个人受益”理念。除充分利用晨夕会时间外,每周四下午都抽出二个小时时间,围绕投递专业知识、发行专业知识、营销礼仪、技能操作等四项主要内容,先后多次聘请保险公司培训师进行营销培训,培养投递员的营销意识和营销理念。同时,他们结合技能鉴定考试,组织全体投递人员参加技术练兵比武活动。此外,他们还开展慰老、扶弱活动,实施亲情服务,要求每个投递员要建立本道段的亲情服务档案,并作为人员变动后移交的主要内容,确保服务工作的连续性,目前共有亲情服务客户3451个。

  付出的辛苦换来一个个荣誉。这个投递班从1999年被评为全省“十大青年文明号标杆优秀单位”开始,到2010年被共青团承德市委员会评为2010年度“承德市五四红旗团支部(总支)”称号,2010年至2013年连续被市分公司评为“十佳班组”。2016年2月在省公司组织的投递服务夺金牌劳动竞赛中夺得“金牌投递部”、在集团公司全国提升投递服务质量劳动竞赛夺得“五星投递班”,2016年4月被省总工会评为“工人先锋号”。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